创建时间:2011年9月12日 21:42:15 阅读次数:

【14家媒体】棠湖中学熊伟校长走进“金沙讲坛”

多家媒体

                【成都日报】熊伟:从同一化到多样化的教育

  本期嘉宾 熊伟,棠湖中学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、棠湖中学党总支书记、校长。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、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研究员、四川省教育学院特聘导师、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策划特级研究员、成都市教育学会会员和双流县教育学会常务理事。先后荣获“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”“全国外语实验学校优秀校长”“全国中学杰出校长”“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”等称号。
  主持人语 教育是什么,学习又是什么?我们因学生的厌学、学校的应试和家长的茫然而忧虑,我们困惑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社会需要的。棠湖中学校长熊伟为我们解惑答疑,阐释“入格、合格、品格”的三格教育,以及“自主、互动、内化”的三段教学,分析中学课程改革的种种,展望未来的教育模式。
  实  录 开场白:教育这个词沉甸甸的。对教育的立论、认识和看法很多,但教育这个词究竟怎么理解?学习的概念又是怎样的?今天我们将以这些问题跟大家一起交流。

  ⊙何为教育,何为学习
  其实教育两字,已把教育的含义写得明明白白了——教字左边是一个孝字,不就是仁义道德的意思吗?右边一个文字,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。育字上半截是忘的上半截,下面是个月。延展一下,就是无时不在,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以文化为载体,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。所以,作为老师、家长,我们的教育是不断重复、非常复杂的螺旋上升过程,绝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  今年7月16日,我在洛阳开了一个全国3000多位校长参加的交流大会,有个搞信息技术的专家跟我交流,说网络可以解决你们学校的一些问题,语文老师里有教得最好的,数学也一样,我们把这个老师上的课拍下来,其他班通过网络收看,不就解决了老师教学能力不相当的状态了吗?我说,按你的理论,全国需要那么多老师吗?就让全国同一个年级的所有同学都在家里,把电视打开,请全国最好的老师在电视上讲课,现在13门课程,那全国就只需要13个老师。但那叫教育的话就简单了。我们的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,它需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,情感与情感的交融,性格与性格的碰撞。
  当学生的都知道学习,学习应该是两个层面,学叫模仿,叫感性认识,依葫芦画瓢。习是内化的过程,让所学的东西迁移为自己的东西,这才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。

  ⊙提高学习力,兼顾情商
  现在教育出现了很多困惑,学生厌学、离家出走……学校不惜一切手段招生,拿钱买优生,课时全部分给高考学科,国家规定的课时开不齐,上课时老师满堂灌……在长期教学压力下,老师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,这是学校老师的层面。
  家长层面呢?家长从小就怕孩子发展不好,进什么特长班,择校,强调孩子一定要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等。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我们要认识清楚,才能明白我们怎样管理孩子,老师怎样教育学生,课堂怎样改变教学方式,使得学生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感到快乐,在快乐学习过程中成长提高。
  研究表明,一个人在事业、生活等方面取得成功主要来自两个因素,一是情商,一是智商,情商在成功因素中占80%,智商占20%。情商包括认识管理情绪,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,交流沟通水平,耐受挫折的能力,领导管理艺术等。一个人的情商与先天无关,全是后天培养的。
  智商包括观察力、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想象力、分析力、判断力以及应变能力,每个人的智商,先天比例大概占30%到50%,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唱歌,他的声音就比其他人好,其他人无论你怎么培养,都不如他。同样,有些孩子随便怎么考都学得好。既然有这个道理,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按同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呢?比方刚才说这孩子音质很好,我们为什么不把他培养成歌唱家?孩子不想学医,家长一定要他去学医,你说怎样培养?
  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例子很多,比方文科2000级7班有个同学,文化成绩是班上倒数三名内,但他性格外向,好于表现,高中毕业后去了北影,在电视剧《一双绣花鞋》里演了一个角色,表现很好,毕业后他弄了个演艺公司,十年时间,他拥有的资产达五个多亿。
  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?我们培养人要针对个体,张扬他的特长,要对这个学生的情商进行培养,这才是着力点。说实在话,我是搞教育的,有些大的方向我们没法反对,,比如说高考,高考考情商吗?肯定没有,智商都没有考全,何况情商?所以我们学校的教育,应该让学生在提高学习力的基础上,兼顾情商的培养。不能只管学生的考试成绩,文科生看到灯泡坏了躲得远远的,理科生哪个省的省会城市都搞不清楚,这样一些基本知识都不到位,你能全面发展吗?所以我们要改变显性的、功利性的教育思想,变成长远的、隐性的教育,就能明白真正学校的教育该怎么入手。

  ⊙单一教学模式同化学生思维
  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好像很好,可为什么出不了人才?有分析说是因为大学差了,似乎我们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源在于没有排名顶尖的大学,没有一流的实验室。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方面。
  我是搞基础教育的,我认为责任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去思考。现在教育孩子有个误区,认为孩子还小,十岁以前让他随意玩,到了小学五年级,要考初中了,这才加班加点,刚好弄反。十岁以前孩子多数是模仿,没有正确的价值观,这时候是我们引导他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关键时期。十岁后,生理心理逐渐成熟,他的习惯已经模仿好了,你就放开,他自由发展,中学、高中你基本上不用怎么管他,他都能发展得很好。
  奥林匹克竞赛他为什么能获奖?因为奥林匹克竞赛也是做题,也是考试,考他的基本功,严密的逻辑推理这样一些思维能力。奥林匹克竞赛只能说明我们的中学生基础好。现在在全世界有个通常状态,在发达先进的研究团队里,顶尖人物全是国外的,人家来提纲、当领导,下面的团队多数是我们中国人,只要你论证正确了,我就可以发表。这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另一个问题。我们从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,老师怎么教的?一个基本理念,一定要大家知其然,必须知其所以然,老师会追问你是怎么想的?你是怎么算的?他一定要按那个思维模式来教学生。人的思维一定会是这样吗?不是的。我们的基础教育方式把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同化了。
  我们老是老师在台子上讲,同学们在下面听,最多说,同学们,这个对不对?下面齐声说对,或者说,某某同学你起来说这个题怎么解。全班几十个同学,你一堂课提多少人的问?所以全班90%的同学都是被动地学习,高分的同学缺失了自我发展,你把高分的同学教差了。当时我讲这个话的时候,我们学校的老师还不服气。我说比如我们出一个题,有的高分同学一看就知道怎么做,但我们一定要让他来听我讲,分析,你是不是把优生那种多向的思维,逐步同化成你的同一种方式了,你不是把他教差了么?
  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得诺贝尔奖,我下一个大胆的结论,如果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方式还不改变的话,不说十年,二十年、三十年甚至上百年后,中国人一样得不了诺贝尔奖,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单一了,同化了,我们没有多样性的思维模式,没有想象、没有创新。我们只能从症结上找原因、找方法。

  ⊙学会在每天反思中成长
  办法是什么呢?国家2004年提出高中课程改革,初中2002年已经开始了。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去年开始。其实高中课程改革的着力点、任务就是素质教育,就是要使得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,个性化得以张扬,改变我们以前同一化教育模式。我们采用的是“三格教育”“三段教学”来提升学生的智商、品质。
  我们怎样进行情商教育?“三格教育”是怎么产生的?学生的习惯又怎样培养?有个哈佛大学对年轻人未来目标设定的调查,这批年轻人的学籍、学历、经历都一致,结果有3%的人有比较清晰而长远的目标,有27%的人目标模糊。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后,得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——那3%具有长远而清晰目标的人全是各行业的精英,而那27%全是生活在底层,经常失业,找不到工作。这就说明,我们培养学生的习惯,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一个长远而明晰的目标。
  我从我女儿那里得到亲身的体会。在她小时,我有意识地搜集清华、北大的一些材料、信息、新闻,吃饭的时候顺便讲一讲,结果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冒出一句说,我今后就考清华北大。潜移默化地让她制定了这样一个长远的目标,结果她就按这样一个目标发展自己。当然我们也注重她其他方面的培养。由于她有这样长远的目标,她千方百计地提高学习效率,所以小学、初中毕业成绩都是双流第一名,高考时考了第二名。有了目标,她就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。
  我们学校就是通过这样的分析,找准学生的习惯,不断训练。习惯两字,习是训练、练习;惯,不是一个竖心吗?就是要用心训练。我们首先从训练学生的习惯入手,凡是来棠湖中学的同学,每年都有一本书,这本书全是空格,学生自己填。第一部分是刻画自己现在的状态,第二部分是理想的我,让他有明晰长远的目标。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中期和短期目标。接下来就是理想职业所具有的素质,需要学生填出来,比如你要当老师,口头表达能力要强,板书要好,所以你要注意练字,注意演讲水平的培养。接下来第三项,你向往的大学是什么?你想当老师就该是北京师范大学最好,你成绩总分只有400分,那行吗?理想和实际相差甚远。然后是本学期期末你的总分目标,这不就变成你近期目标了吗?
  我向往的职业,向往的大学,我针对未来所培养的素质怎样,让他每天学会反思,在反思中调整,在反思中成长,在反思中提高,一年365天,学生都有五分钟时间来强化这些信息,习惯不就形成了吗?三年前我们做的时候,包括班主任,我们的领导都觉得那是不是做形式?是否有效?坚持下来后,棠中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,学生自我管理、自我提升的能力提高了。
  “入格”侧重在养成教育,“合格”侧重在能力教育,“品格”侧重在个性教育,通过三年的“三格教育”,使学生成为具有仁爱之心、道德之行、宏远之志、智慧之脑、恒久之信等品格的人。

  ⊙现场手记
  熊伟中等个,眼睛很大,炯炯有神,声音洪亮,看上去精气十足,富有激情,想象他在学校给老师、学生讲话,大概不大会有人走神。
  当然,能真正让人不走神的原因,还是熊伟的教育理念,他对于教育、学习这两个词的理解和阐释,让人耳目一新,在他看来,教育、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追求高分、考上名牌大学,这个目的应该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,情感与情感的交融,性格与性格的碰撞,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的人,而不只是考试的机器,一个高情商的人或许比一个高分数的人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,能为社会或国家贡献更多的才智,也能拥有一个更快乐的人生。
  这番话如果单纯从一个教育学家的嘴里说出来并不稀奇,但从熊伟这样同时是一位中学校长的身份说出来,却不得不令人振奋。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是去年开始的,而全国已经全面地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,改革的着力点,就是素质教育,使得学生素质全面提高,个性化得以张扬,改变以前同一化教育模式。早在这之前,熊伟所在学校就开展了个性化的教育,所谓“入格、合格、品格”的“三格教育”,以及“自主、互动、内化”的“三段教学”,这些方法兼顾了每个学生心理、生理、志趣、性格等方面的不同,用目标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行之有效,三年下来,学生的自主,自我管理,自我提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  其实,作为重点中学的校长,在高考的指挥棒下,熊伟和别的校长一样重视升学率,只是,熊伟做得更聪明,事实证明,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培养,个性得到张扬,学习起来方向明确,不仅轻松而且效率更高,升学率不降反升。
  仁爱之心、道德之行、宏远之志、智慧之脑、恒久之信,这是熊伟对自己学生的期许,也是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和良心。

  【相关预告】
  8月20日(星期六)14:30,金沙讲坛35期讲座《户外安全常识面面观》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杂志社俱乐部主任、资深户外探险专家张书清。
  8月21日(星期日)14:30,金沙讲坛36期讲座《中国的地域文化:历史和前景》,百家讲坛著名讲师、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葛剑雄教授。

《成都日报》(2011年8月19日,第9版.访谈.专题)

                     入格 合格 品格
                ——棠湖中学校长熊伟谈“三格教育”
  校长名片 熊伟,男,中学高级教师,棠湖中学党总支书记、校长,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理事,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研究员,四川省教育学院特聘导师,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策划特级研究员,先后荣获“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”、“全国外语实验学校优秀校长”、“全国中学杰出校长”等荣誉称号。
  □彭驰 本报记者 向朝伦
  一项研究显示,成功人士的特质有两项,情商和智商,其中情商占到80%,后者占20%。一个人的情商如此重要,那么中学阶段如何做好孩子的情商培养呢?8月14日下午,能容纳500人的成都金沙讲坛会场座无虚席,由成都棠湖中学校长熊伟演讲的《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》,话题即由此展开,由棠湖中学校长熊伟首先提出并实践的“三格”教育,成为棠湖中学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。什么是“三格”教育?“三格”教育的效果如何?记者就这些问题对熊伟进行了专访。
  记:现在很多家长都在谈你的“三格”教育,什么是“三格”教育?
  熊:三格是指入格、合格、品格,是我们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针对培养学生情商提出的。学生进校第一年是入格教育,侧重习惯养成教育,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,形成良好的班风;第二年是合格教育,即高二年级侧重能力培养,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,学会审视美、欣赏美和自我美,培养创新能力,形成良好的学风;第三年是品格教育,高三年级侧重个性培养,使学生生成和张扬个性特长,增强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心,形成良好的校风。
  记:从2008年提出“三格”教育,效果如何?
  熊:我们希望通过学校 “入格-合格-品格”的递进教育,使学生成为具有仁爱之心、道德之行、宏远之志、创新之能等品格的青年人。老师们的共识是,现在棠中学生的班风、学风、校风更好了。从高考表现上看,也有了很大进步,2011年,全校考取一本院校人数较去年净增48%,二本净增33%,三本净增32%。长远的效果,我想要等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后更能反映出来,譬如良好的个人习惯、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、创新创造的能力等。
  记:听说你的“三格”教育较好化解了素质与考试的矛盾,引起教育界很大兴趣,现在请你去讲“三格”教育模式的各路学校络绎不绝?
  熊:我们通过“三格”教育的3年实践,基本实现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相得益彰,引起了中央教科所、省市教育研究部门的注意,这些研究专家多次到校调研,评价很高,国内一些学校或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率团来考察学习,要求在本地推广。去年,我应邀到全国40多所中学去作了演讲,基本上每月4场,今年我已经受邀去了全国20多所学校,连暑假都没有休息,8月中下旬,还有3场讲座等着我,都是讲“三格”教育以及我提出的有关高中新课改的“三段”教学的。我相信,这些教育思想、理念和方法能够为更多的学校接受,并为我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。

《四川日报》(2011年8月17日,第16版)

                   棠湖中学校长熊伟做客金沙讲坛:
                   加强情商培养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
  华西都市报讯(记者王蕾)为什么很多在校学习成绩一般、甚至调皮捣蛋的学生,进入社会后反而会大有作为、出人头地?为何中国中学生国奥赛金牌数量位居世界第一,可是我们的学校却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?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社会最需要的?昨日,四川双流县棠湖中学校长熊伟走上成都“金沙讲坛”,向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解密了真正的学校教育。据悉,熊校长是成都市教育系统第一个走进“金沙讲坛”、宣讲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。
  从目前来看,我国的教育存在很多困惑与尴尬。熊校长说,从学生的层面讲,因学习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甚至跳楼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;从学校的层面讲,学校为抢生源恶性竞争,教师为了升学率而采取满堂灌的应试教育;从家长层面讲,让孩子从小就上各种特长班,一味追求名校四处择校,强迫孩子考上什么样的大学、读什么样的专业等。
  熊校长强调,教育是个持续性、系统性的庞大工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,特别是家长,要尊重孩子,不能过于焦虑。一个人的成功,20%取决于智商,而情商因素占到了80%。为什么很多在校学习成绩一般、甚至调皮捣蛋的学生,进入社会后反而“混得很不错”?“那是因为这些学生情商很高,他们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,交往沟通和耐受挫折能力强,有胆识有魄力,敢闯敢干!”熊校长表示,可见在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基础上,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,这才是真正的学校教育!

《华西都市报》(2011年8月15日,第4版)

《株洲在线》(2011年8月15日,教育资讯)

《成都全搜索》(2011年8月14日,新闻)

《成都商报》(2011年8月15日,要闻版)

《凤凰网》(2011年8月15日,文化频道)

《新浪网》(2011年8月15日,四川新闻)

《成都日报》(2011年8月15日,第5版)

《四川新闻网》(2011年8月17日,四川教育)

《成都中考网》(2011年8月23日,重点高中)

《四川在线》(2011年8月24日,区县教育)

《腾迅大成网》(2011年8月24日,资讯速递)

《天府早报》(2011年8月24日,第31版)

最后修改时间:2011年9月12日 21:42:15 编辑:任飞扬